第一章

與孩子的成長賽跑

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

這是一場永無喘息的賽跑,最令人頭痛的是, 這還是一場沒有地圖的馬拉松大賽,沒有方向、沒有終點, 而且有不斷出現的雙岔路、三岔路、五岔路,不管有多少條岔路, 每條路上都掛著「由此去,勝利與榮耀就在前方」的甜美誘惑。

每個孩子的誔生,都是一個新希望的生起。孩子就像一匹空白的畫布,隨著父母、師長的手印、足跡一點一滴在累積他的顏料和素材,等到孩子蒐集好足夠的顏料及素材,如何在人生這匹畫布上揮灑的主控權將漸次回歸,開始為自己的生命當家作主。

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站在高處給予指引、教導的父母和師長卻肩負了相當沈重的責任,因為孩子的成長就像奔赴大海的江河──沒有一刻止歇,而且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一場永無喘息的賽跑。最令人頭痛的是,這還是一場沒有地圖的馬拉松大賽,沒有方向、沒有終點,而且有不斷出現的雙岔路、三岔路、五岔路,不管有多少條岔路,每條路上都掛著「由此去,勝利與榮耀就在前方」的甜美誘惑。

教育是「類比」的工作

哪條路才是對的?哪條路才是最快的捷徑?走哪條路才能在把人生的棒子交還給孩子之前,給他足夠的能力,讓他自己繼續走下去?很可惜的是,人類的科學再怎麼發達,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也沒辦法為孩子的成長畫出一條正確的途徑;更沒有那一本「使用手冊」可以step by step教導人們去帶領孩子的成長。

在教育這個事業裡,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幾乎是完全使不上力的,因為沒有任何程序可以告訴你,當一個小孩子沮喪時,是要先給他一個30秒鐘的擁抱,再給他一個像太陽般燦爛的笑容,還是只要靜靜聽他說話,甚至陪著掉眼淚就可以了?

不!沒有這種標準化的處理程序,教育是絕對「類比」的工作。有一個方法是,在不斷的嚐試錯誤與修正中,學會與孩子相處,帶領孩子成長,但是,面對那像江河滔滔不竭在流逝的時間,有哪一個小孩能夠等待?

另一個聰明的辦法是,從別人的經驗裡去學會其中的訣竅,挖掘歲月在他們身上所累積的寶藏,然後,別客氣,占為己有!

重新思考「行行出狀元」

過去幾千年的科舉制度,讓中國人有根深蒂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會讀書、會考試的孩子將來一定出人頭地,沒有把學校教科書背熟取得高分的孩子,將來註定沒有好的前途。但隨著社會多元化的成長,許多人慢慢發現,找不到工作的博、碩士比比皆是,但許多在專業領域表現亮眼的人,除了受到社會的尊敬之外,還擁有相當優渥的收入,而他們或許並不是那麼喜歡學校的教科書。

尤其這些年來,國民所得提升之後,在國外熱愛運動風氣的帶領下,運動也成了一門可以經營的事業,職棒、職籃陸續在台灣出現,更有陳金鋒、王建民……等運動明星紛紛與國際運動舞台接軌,動輒百萬美元的簽約金,讓許多父母開始回過頭來重新思考「行行出狀元」這句話。

或許,在孩子的馬拉松賽途中,就有那麼一條路是指向運動場,而不是教室,而或許,走向這條路是通往另一個陳金鋒、或是台灣的貝克漢的舞台,誰知道不是呢?

教國文有國文老師,教英文有英文老師,教運動也有「運動老師」,所有的老師各司其職,支撐起教育體系的運作。只不過,運動老師通常不在教室上課,而且也不稱為「老師」,他們被稱為教練,因為除了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之外,訓練學生也是他們的重頭戲,兩者合而為一,就稱為「教練」。

領略不同的教練風格

嚴格說起來,教練這個工作其實更為艱辛,因為除了技術的傳授、訓練之外,最終教練還要帶著子弟兵踏上征途,在運動場上取得好成績。因此,一個教練除了必須具備老師的特質,還必須有領導統籌的能力,尤其是面對性格還在塑型階段的學生,除了鍛鍊體魄之外,心智的鍛鍊更是一個教練所必須肩負的重則大任,因為在技巧之外,心智往往是最後的決勝關卡。

有趣的是,這點不僅在運動場上適用,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也同樣適用,重視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父母,即使不打算把孩子送上運動場,也相當注重小孩的心智教育。因此,EQ(Emotion Quotient;情緒智能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數)的培養被當代父母奉為圭臬。但有趣的是,在這些名詞出現之前,運動教練早就知道該如何去培養出具有良好EQ和AQ的選手,而其實古老的格言:「勝不驕,敗不餒。」不正是在闡述這些道理嗎?

只是面對日益稀少的獨生子女,這些天之驕子,早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下,被培育成溫室裡的柔嫩植物,而且是自我色彩過於濃烈的「草莓族」,外表鮮艷動人,但輕輕一碰就面目全非。因此,當許多教練可以在運動場上,讓孩子們心甘情願地揮汗練習,又可以把急欲表現個人的選手,整合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勝利團隊時,這些教練的「魔力」真是讓許多家長羨慕不已,在家裡連洗雙筷子都不肯的大少爺,竟然就在教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命令下服服貼貼,判若二人。

到底教練們是用什麼「撇步」來懾服這些孩子?為了找尋其中的寶藏,由南到北甚至離島,我們走訪了許多傑出教練,從國小到高中,看看不同階段、不同運動領域的教練,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一步一腳印地帶著他們奔赴勝利之途。也希望藉由他們的經驗及故事分享,能為天下正在與孩子成長賽跑的父母、師長帶來一些觸發與激盪。我們走訪的教練包括:

劉俊卿──現任新浪籃球隊技術顧問

十五歲進入籃壇,三十七歲就擔任中華隊教練,目前已經快六十歲的劉俊卿,至今仍舊為籃球努力不懈,豐富的經歷和身經百戰的閱歷,讓他就像一本籃球百科全書,放眼台灣籃壇上的球星,在劉俊卿的調教之下,不只曾創造出家驤、陳日興、曾增球等天才籃球明星,也成就過鄭志龍、周俊三、朱志清等近十年稱雄亞洲的明星。這幾年他又前往馬紹爾擔任籃球大使顧問,為當地的籃球運動扎下根基。

王長壽──現任講美國小棒球教練

地處偏遠離島,全校只有61名學生的講美國小,在王長壽的帶領下,勉強「湊出」一支棒球隊。但卻從澎湖打到台灣,再打到大陸,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亞洲軟式少棒冠軍的榮耀,締造出講美奇蹟,更讓世界刮目相看。

徐恆雄──現任成功工商劍道教練

出生醫生世家,擁有當時桃園最大的醫院,本業是醫生的徐恆雄,因為興趣而「不小心」兼任了劍道教練。這一兼,不僅兼出了桃園一群徐家班的「好小子」,更成為連續20屆台灣區運劍道冠軍教練,但這卻不是他最得意的事,救回許多桃園地區的邊緣學生,才是他人生最大的驕傲。

田本玉──現任新榮高中籃球教練

原本沒沒無聞的新榮男籃,從87學年度首戰高中甲組籃球聯賽,拿下第10名開始,在新生代女教練田本玉的調教下,新榮男籃的成績逐年向上攀升,到了91學年度,更打入冠亞軍之爭,與台北的再興中學展開一場精彩的「南北大對決」。

許晉哲──現任再興中學籃球教練

再興這支傳統強隊從83學年度晉升高中聯賽甲組以來,幾乎年年都遊走於前三名間,89學年度正式接下教練棒子的新生代教練許晉哲,更在91學年度與新榮的「南北對決」中,留下榮耀的傳統,並以年輕教練的活力準備再創新局。

蕭文勝──現任榮工處棒球隊總教練(與強恕中學建教合作)

從過去名滿天下的「榮工棒球隊」到今日的「強恕棒球隊」,23年來蕭文勝始終默默地為基礎棒球貢獻心力。拿過無數冠軍獎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野球好手,從郭李健夫、陳義信、黃平洋到陳金鋒、陳致遠、王建民⋯⋯,這些在體壇大紅大紫的運動明星,都是蕭文勝最引以為傲的子弟兵。

(本書教練出場序,以姓氏筆劃作為排序)

沒有固定的訓練公式

花了大半年時間,從北台灣到南台灣,我們冒著被天外飛來的大、小球K到,被球棒揮到、竹劍砍到的危險,在訓練場邊實地堪察。還在颱風來襲的前夕,造訪了以風沙聞名的澎湖離島,親自感受到講美小將們,必須在冬北季風狂飆的季節裡躲在教室練球的辛苦。在領略過每個教練的訓練風格,聽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之後,我們更加確定,對孩子的教育並沒有絕對的公式可循,每個教練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些相似的特色,但卻存在著更多個人獨特的魅力。

像蕭文勝和徐恆雄都是以「碎碎唸」的唸功,唸到讓學生耳熟能詳、倒背如流。但在蕭文勝的碎碎唸裡,又多添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蕭氏格言」在其中,讓學生「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至於被學生稱為「刀子嘴、豆腐心」的田本玉,雖然她的專長不是「碎碎唸」,但她的「毒舌功」一發,當場絕對令學生俯首稱臣。這些教練的嘴上功力,在在都令人嘆為觀止。

而把醫院救護車當成學生交通車接送的徐恆雄,和每天開著教練專車跑遍澎湖接送學生上、下課的王長壽,他們為學生無怨無悔的付出,同樣叫人感動。

其中,所有教練最有「默契」的觀念,大概就是「努力」二字,許晉哲就每天不厭其煩地問學生:「你想說『早知道』或是『還好』?」,「早知道會輸,當初就該多努力一點」 vs. 「還好當初有努力,所以贏了」。幾乎所有教練都認為,因為努力練習,所以學生才有機會一再拿到好成績。不過,喜歡「出奇致勝」的徐恆雄卻獨排眾議,在他看來,「照三餐」練的選手卻不見得打得過他們那些早、晚各練一次的孩子,因為,每個教練認真的方向不同,有些教練很認真地訓練學生,徐恆雄的認真則是在於吸取新知,並思考如何教給學生。

最有趣的是,有些教練的行事風格和要求卻是截然不同,像許晉哲基於對球員所要求的三個尊重:尊重比賽、尊重對手和尊重自己,他絕不允許自己的球員向對手「嗆聲」。但講求「先聲奪人」的蕭文勝可不這樣認為,他反而喜歡選手在場上跟對手「嗆聲」所表現出來的激昂鬥志,就好像古代作戰要擊鼓進攻一樣,選手在場上若沒有聲音,他反而要擔心選手今天沒有「元氣」呢!

「用心」與「堅持」

而雖然每個教練都有相當鮮明的色彩,帶隊的風格也各有所別,但細細體會,還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共同的特質。「用心」就是在所有教練身上,最清楚顯現出來的特質。這些教練一天24小時的時間,幾乎不是花在陪著學生練習、比賽,就是在蒐集、思考最新的訓練方式、技巧,或是其它對手的動態。就像徐恆雄所說的,體育界的進步速度絕不會比高科技界慢,只要一天不進步,就開始落伍了。看來,無論身處哪一個行業,要成為頂尖者,「用心」絕對是不二法門。

另外,生活習慣與心智培養的注重也是所有教練一再強調的,在他們眼中,孩子的品性絕對比技術重要。也因為良好品性的養成,往往都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對此,所有教練都會非常嚴格地要求。抽煙、喝酒、禮貌不佳,這些大罪當然是絕對的禁忌,至於恃才而傲、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這些EQ不佳的選手,許多教練在苦勸不聽之際,甚至會壯士斷腕,讓選手停止出賽。在無才可傲的情況下,多數選手反而能反省、收斂自己的行為,從中獲取教訓。

而有些特質,其實是要經過實地相處、接觸之後,才能感受得到的,「真誠」便是其中之一。我們曾經有點疑惑,為什麼這些教練在和學生相處時,能夠這麼容易取得彼此的信任?是因為學生比較單純嗎?或是因為運動員個性直爽所然?後來,我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以對。在跟學生相處時,這些教練都能秉持著開誠佈公的心態,真誠地對待學生,受到尊重的學生,也往往因此願意信任教練,而足以克敵致勝的「凝聚力」,其實就是在這種相互信任之中慢慢培養出來的。

最後,在這些教練身上,我們還發現了一個不容易顯現出來,但卻是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愛。

雖然,保守而含蓄的中國人從來不會把愛掛在嘴邊,反覆監聽每位教練及受訪者長長的訪談錄音中,也絕不會聽到不小心脫口而出的「愛」字,但他們對學生濃厚的關愛,散發在每一個舉手投足、每一個關切的詢問、每一聲兇悍的吼叫……。於是,我們發現了這個秘密──愛,可以讓所有途徑回歸到對的方向。

進入他們的故事,或許你可以發現更多蘊含其中的奧秘。

Scroll to Top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