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的話/序
人生不只一個起跑點
姜豐年 (久周文化創辦人暨發行人)
【出版者的話】人生不只一個起跑點
姜豐年
(本文作者為久周出版文化事業創辦人暨發行人)
我從小學業成績平平,讀嘉義高中時,身高已達一百九十公分的我,唯有在馳騁球場時,享有片刻風光,第一次考大學名落孫山後,家人認定我不是讀書那塊料,希望我用身懷的那點籃球本領,加入電信局籃球隊,並接受電信局一個工友的臨時缺,日後說不定有機會捧個鐵飯碗,安穩度日。我心裡很不服氣,決定到台北補習重考,第二年考上文化法文系,卻因為放了太多心思在公賣局籃球隊,成績不佳,慘遭退學。捲土重來的第三年,我考上政大東語系,後來轉到外交系,前後念了五年大學才算畢業。
求學路上的坎坷顛簸,讓我首度體會到學業不順遂的孩子在學歷掛帥的社會裡承受的沈重壓力,也因為這些挫敗,讓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將人生丟給我的種種課題,轉換成自我學習的機會,並堅持自我肯定,打破「輸在起跑點」的迷思,為日後的人生創造出一次又一次放手一搏的起跑經驗。
這樣的思維也奠定了久周文化出版「突破成長系列」的基調:學歷不能代表一切,但學習卻是讓個人突破成長,破繭而出的唯一能量。我嚮往的學習方式並不只是端坐在桌前,接受傳到授業解惑的傳統教育方式,而是積極地把握人生的每個機會與挑戰,勇敢活出自我,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這是每當外界質疑我是否有能力向下一座人生高峰攻頂時,我所抱持的信念。
「突破成長系列」的第一大目標是希望能開另一扇窗,讓家長與孩子從各個角度提出學歷不能代表一切的明證。藉此在傳統士大夫觀念掛帥的社會裡,另闢一隅,耕耘出視野更廣闊、思維更多元的一系列學習、教育,以及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因此,久周文化成立的第一套書就推出籃球選手與教練的個人傳記,為慣看社會精英、政商名流成名發達史的讀者,引介顛覆傳統成功價值的個人成長心得,也為那些自覺曾經輸在人生第一個起跑點的讀者打氣加油。
「突破成長系列」的第二大目標,希望為有心在親子教育觀念與方法上追求突破成長的讀者,提供大量創意思考的引爆點,讓讀者藉此滋生與傳統教育價值觀念抗衡的力量,堅定自我信念,達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同樣是倡導親子教育,久周文化推薦的不是鼓勵孩子苦讀爭取高分的工具書籍,而是提倡如何順應孩子的氣質、個性與心智成熟度,提升孩子的心靈成長,啟迪孩子的智慧,讓不論起跑時身處哪個位置的孩子明天比今天更快樂、更有自信。同樣關心特殊教育,久周文化介紹的書籍,不是如何孕育哈佛子女或是英語小天才的速食魔法方程式,而是為一群在主流邊緣奮鬥的特殊需求孩子與父母提供新觀念、新資訊與新希望。
從嘉義到台北來補習,重考大學,到我大學畢業,決定到美國念書,每一次都會有人跟我說,這對你太難、太辛苦了,你不可能會成功的。但我每次都用不信邪、不服輸的精神,全力以赴,堅持做我自己。久周文化「突破成長系列」所要提倡的,也就是這種精神。請帶領孩子與久周文化一起做你自己,為你和孩子的人生創造一次又一次漂亮的起跑。
【序】教練,任重道遠的啟蒙之師
姜豐年
(本文作者為久周出版文化事業創辦人暨發行人)
《教練與我》這本書的主題很有趣,因為對我來說,我自己就有切身的經驗。從高中開始加入嘉中籃球隊,到政大球隊、公賣局甲組隊、台銀甲組隊,一路上我都很幸運時遇到很好的教練,而這些教練對我的影響很大,讓我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課題。
其實對從事任何運動的年輕人而言,教練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重要的程度可能遠超過教練原本為自己定位的價值,也遠超過父母、學校老師和長輩。像我自己就受到高中的教練王輝先生很大的影響,至今我仍感激他的教導,後來我在嘉義辦豐年盃比賽,多半也是為了他。而目前擔任新浪籃球隊技術顧問的劉俊卿和總教練胡再麟,也是當年影響我至深的教練。
事實上,過去在學校,我的功課表現不是很好,可是在球場上,我遇到的教練並沒有因為我的課業成績而放棄我,他們反而鼓勵我,讓我在球賽和運動場上盡情展現,同時建立我的自信心。而我也在籃球運動中,學會如何與人分享。現在有很多小孩在父母的伺侍下,在家裡可能都是小皇帝,但是當他們加入團隊之後,他們就要開始學習尊敬與尊重他人,並與其他隊友合作,這個過程當中,教練的角色非常關鍵。我認為,這樣的學習對運動員將來做人處事、事業上有很大的影響。自己後來在商場上的創業經營、用人進退時,我都會以個人能否融入群體來考量我所任用的員工。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教練與我的關係非常微妙,他們是「亦師亦父」,有些教練對自己的子弟兵可能都比對自己的小孩好。碰到一個好的教練,他們給予運動員的不光是專業技術的指導,在身教、言教和做人處事、人生觀方面,都會為球員或選手帶來重要的影響和啟發。
球員出身的我,在科技網路事業之餘,又投入籃球運動,我總希望運動員能在體育運動中,得到健康快樂的身心平衡,把運動精神帶進學業和商場的競爭裡,創造一個更健康清明的生活。藉由這本書的出版,我也期勉,不管是什麼領域的教練,當父母將孩子交到教練手上時,教練能成為這些孩子的榜樣,並且對他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序】教練是最好的青少年教鞭
陳怡樺
(本文作者撰文時為趨勢科技科技長,現為執行長)
做母親的,直覺上一聽到上癮這兩個字不免都會心裡一顫,但我這個母親卻從兒子上癮的經驗親身體會到,若能積極運用上癮時那股強大的拉力,再缺乏學習動機與毅力的孩子都能脫胎換骨。尤其,如果能為孩子找到一位好教練,更是深切影響孩子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
從我的經驗裡(當體育記者、領導一群年輕的男性工程師、與新浪籃球隊相處以及身為我那籃球迷兒子的媽),我發覺,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對「教練」有種特別的感情。在那叛逆頑強的年齡,對任何人的話都不服氣,卻唯獨對運動場上的教練俯首聽命;而當這教練能把一群青少年集合起來,讓他們那過剩的體力精神用在運動上,而不是去爭強鬥狠時,我覺得他們真是教育上的大功臣。
幾個月前,我的兒子理得為學校的化學作業寫了一篇文章,他必須把所有的化學符號用在文章中,他以籃球為主題,寫完了「沒有籃球,就沒有陽光」這篇文章,他很得意地秀給我看那些符號的應用,但我讀著,最高興的卻是看到他寫的:「⋯⋯我從籃球學到了很多,像我不該坐著等機會,因為球不會自己跑到我手上⋯⋯我從籃球交到很多的朋友⋯⋯」
想到過去一年裡,十三歲的理得從一個「好吃懶動」的小胖子,變成活潑、積極,能夠自動自發追求自己目標的小孩,還真要感謝他從爸爸那裡遺傳來的運動愛好,以及他兩位籃球教練對他軟硬兼施的激勵與教導。
當初他加入這個球隊時,體重超重,打球也不積極,遇到練球還常會想偷懶。但是兩位無給職的籃球教練亞倫(Alan Adrian)和施旺(Shaun La Tulippe)與他形同兄弟,帶他到處去看球、打球,介紹他認識其他的球友,再以激將、鼓勵、督促的方式為他設計了一系列瘦身運動。每天在後院跑三十圈,仰臥起坐一百下,跳繩二十分鐘,還指定他當球隊隊長,讓他因為籃球校隊隊長必須儘速以精壯的身形馳騁籃球場的目標而苦練,兩個月下來,理得減少了將近四十磅(將近二十公斤)的體重,圓了籃球夢,甚至連功課都進步了,因為「教練說,成績不好要被禁賽。」
理得對籃球上了癮,讓他重拾信心,在青少年時期就找到了很多人一輩子都不見得追求得到的狂熱,也讓他在純真年代交到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我在此真心跟天下所有母親推薦這種上癮再多也不怕的健康毒品—運動,也藉著《教練與我》的出版,向這群默默奉獻心力的清貧教育家致上最崇高敬意,因為他們無私的付出,很多孩子的人生得以出現這輩子最重要的轉捩點。
【序】沒有籃球,就沒有陽光
姜理得
(本文作者撰文當年十三歲)
我簡直對籃球上了癮,因為我無時無刻不想要打籃球或是看籃球賽。沒有籃球,我的人生就不完整。
我愛星期六的早上,當我的朋友還在睡懶覺時,我卻抱著籃球到球場和教練練球。我愛籃球場上奔馳全場的感覺,我愛籃球砰然撞擊籃球架的聲音,我愛搶下籃板球的過癮,我愛空中攔截的爽快,我更愛籃球唰一聲投進時,籃網像水花飄濺的景象。
我愛在籃球場上講的那些沒營養的話,我也愛在籃球上動腦鬥智,我愛籃球皮革的味道,我愛運動鞋底滑過新打蠟場地的吱嘎聲。百年難得的,裁判的吹哨聲居然也會為我帶來歡樂。回家看籃球賽時讚嘆寇比(Kobe)的空中打挺,欣賞俠客奧尼爾(Shag)如保齡球般把對手撞得東倒西歪,也讓我欣喜若狂。
籃球是一種健康毒品,帶來的癮頭之大,讓人永遠沒法戒除。籃球在我場上和場下的人生都教了我許多功課。我學會不該坐等機會,要自己去追求,因為球不會自己跑到你手裡。我學會堅強面對任何人或任何挑戰,決不退縮。我學會在籃球場上時一定要全力以赴。因為籃球,我也結交了這許多好朋友。
沒有籃球的世界,就是沒有陽光的世界。我真是對籃球上了癮。
【序】給教練與運動員盡情發揮的空間
林德福
(本文作者為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競技型的運動(如籃球、棒球、跆拳道等)一定要有一個好教練的指導。教練與運動員之間的關係,就像「伯樂與千里馬」,好的馬要有伯樂,才能成為千里馬,否則牠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會跑的馬。因此不管哪一個運動領域,教練都扮演很重要的環節。好的教練不僅要指導運動員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潛藏在他們內部的能力。
《教練與我》這本書主要在描述七位知名教練如何以他們的方式來帶領運動員,其實從過去有很多例子中,我們都看到一些個性原本桀驁不馴的孩子,在參與某項運動後,經過教練恩威並施的指導下逐漸成熟,教練成為他們成長的重要推手。
過去人們總認為運動員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因此父母比較不願意讓孩子朝運動領域發展。當然,孩子在運動方面花很多時間,或多或少會縮減課業學習的時間,如何才能夠讓父母願意鼓勵孩子朝運動發展呢?我想這是目前政府努力的目標,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體委會目前為了鼓勵在國際比賽中表現優異的運動員,除了發給獎章外,也幫運動員尋找職業出路。運動教練方面,也會提供他們在專業技術的進修和設備支援。利用這些實質的鼓勵,政府將最前面的路打通,如此一來,運動員和教練就能夠有盡情發揮的空間,持續推廣運動,進而增進國民的體能,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其實運動與健康是可以畫上等號的,但是人往往都是在健康亮起了紅燈以後才會想到運動。這幾年體委會為了鼓勵大家運動,提出一個運動人口倍增的計畫,希望在西元二○○八年時,台灣的運動人口能夠達到兩百多萬人。而這個計畫的推展主要還是要教導大家熱愛運動,提升國民的體能。
其實很多人會為不運動找很多藉口,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沒有人教,對於一般休閒性的運動而言(例如:打太極拳、跳舞),要如何讓這些不運動的人運動呢?找一個能夠教他們的人很重要。而教練也就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有好教練的指導,才能提高一般大眾的學習意願,也才能帶動社會的運動風氣。
【序】教練,開啟智慧之門
周俊三
(本文作者為新浪籃球隊隊長)
民國七十五年,我上台北加入甲組球隊,剛開始前半一年我暫住親戚家,隨著練習場地的轉換,有時候住三重,有時候住板橋,後來在加入麥當勞球隊後,當時的教練陳日興看我一個人離家在外,每天搭公車、換公車很辛苦,於是就讓我住到他的家裡。
一天二十四小時跟在教練身邊,他讓我感覺就像一位父親,而他為了我,也真的煞費苦心。無論在球場或日常生活中,均利用很多方式引導我,除了每天額外的特別訓練外,還有「一日三問」的訓練,這個訓練對當年的我而言,壓力不小,每天坐在教練的「溫馨接送車」裡,真的如坐針氈,要想出三個籃球問題,而且每一次的問題都不同,可不輕鬆。但是教練的用意就是希望我在打球的同時,也要懂得觀察,並思考球場上的每一個環節,發現問題,然後尋找答案。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陳教練非常有耐心地引導我,協助我找到解答,而我也從中得到了信心。東方人比較被動,都是等著聽候別人下達的指令,不會主動尋找問題的來源,我後來在籃球場上爭戰,的確深刻地體會到,籃球場上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在尋求個人自我的表現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這個過程需要透過訓練、溝通技巧、研究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而當初陳教練一日三問的訓練讓我在思考能力上得到啟發,讓我後來非常習慣在球場上,快速找到問題,並且用各種方式找到解答。
除了平時的球場訓練外,陳教練也教我一項法寶,就是多看書,他希望我涉獵任何一個領域的書籍,一方面可以避免腦袋陷入死胡同,另一方面,也可以昇華自己內在的特質,讓我的看法變得寬廣,而且增加探討問題癥結的面向。
在那段時間裡,我就像一塊吸不飽的海棉,除了從陳教練那邊領受到言教之外,從他身上我收穫更多。而他在球場上的領導風格更讓我隨時警惕自己要全心投入,成為積極的運動員。一個從鄉下到異地發展的孩子,能夠遇到啟蒙的貴人,我覺得自己真的非常幸運。
過去,我的父母在我加入球隊後,把我交到教練手上,除了希望教練能在生活起居上照顧我之外,更希望透過教練的影響力,來影響我的人格。現在,我自己也身為人父,我也很鼓勵我的孩子從小就去參與團體活動,學習與人相處,而遇到一個好的教練或啟蒙者也能引領我的孩子進步,而且更樂意去學習,最重要的是能夠在他們面對未來的人生考驗時,奠下成長的基石。